把他們關起來,然後呢?
- Travis Lee
- 2016年5月11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這本書的作者是住在紐約的猶太人,是一間著名大學的刑事司法學院教授,長期研究司法正義和非裔美國人的文化,還跟Snoop Dogg一起開巡迴演唱會呢!她持續在美國的矯正機關(本書都盡量不用監獄)中授課,並推廣prison-to-college計畫,這個計畫的想法是獄友在矯正機關中學習,出去後就可以直接在大學修課,並成為大學生,達到矯正的目的。這本書是她在兩年內拜訪了全球八個國家不同的監獄,在不同監獄中的發現與體悟。
先說說本書的中心思想,作者引自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一句話:
評判一個國家,不昰看他如何對帶最尊貴的公民,而是看他怎樣對帶最卑微的那群人。
我覺得這句話相當有道裡且值得我們警惕,一般人都只會看到光鮮亮麗的一面,但其實躲在陰暗角落的那群人才是最需要我們去重視的。這讓我想到當兵的時候,當兵幾乎整天都在打掃,但是什麼叫做乾淨?到後來大家都很聰明,就是把髒東西藏起來。又或是,以前上學的時候,老師總是叫愛講話或是愛吵鬧的同學到教室外面或去訓導處。這些就是台灣或是全世界普遍的想法,反正我們把骯髒、錯誤或不確定因素藏起來就好了,整體就看起來很乾淨很安全了!但說實在這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,應該要做的是去了解為什麼會有這些事情發生,從源頭去想辦法解決,而不昰把他藏起來當做沒看到。
看了本書才知道,如果一個國家認為吸毒的人犯法,那個國家的矯正機關絕對會超收,我一直都沒有去思考為什麼吸毒的人要被關,直到看到作者訪問到一個新加坡的獄友,這為獄友ˋ因為毒品而入矯正機關
他說: "我吸毒傷害的人只是自己,結果還是被隔絕,但是監獄無法解決問題。"
我才去正視這件事,對啊!吸毒的應該要想辦法讓他戒毒,而不昰把他關起來,他獲釋後因為生活艱困,又吸毒以逃避現實,接著又入獄,這樣難怪會超收!台灣也是因為如此超收的,之前到荷蘭時,才知道原來荷蘭法律允許人民攜帶和食用一定量的大麻,但不能過量,這種折中的方法不但可以減少矯正機關的壓力,也可以讓需要的人可以抒發一下生活的壓力,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。
這本書介紹了不同國家的矯正機關,相當有趣,我覺得這點讓有興趣的人自己去看,絕對讓你不斷嘖嘖稱奇,我想說說作者提出的許多問題和論點,我覺得相當相當有意思,大家可以討論討論。
1. 國家機關對某人做出的處置手段不符合道德標準,但是為什麼因這個人犯法,就會使得國家機關不符道德標準的手段符合大眾的道德標準?
2. 監獄和資本主義就像是孿生兄弟,一邊說需要更多工人,另一邊就予以回應。實務的做法就是扭曲法條,逼別人犯法。
3. 貧窮即是牢籠,因此我在紐約的學生(獄友)時常回家幾個月後就感慨,每天為生活辛勞,感覺和監獄的日子差別不大。
4.這些年輕人之所以不能回歸社會,是因為整個國家都過度趨向避險,但實際上不會有零風險的社會,每天都會有犯罪事件,風險事生活的一部分,受到恐懼控制的話就沒辦法過生活,而監獄就是恐懼的產物。
5. 澳洲的種族主義之所以難以動搖,是因為大家是致無法察覺。對於原住民來說,那是年復一年的心理煎熬。
6. 監獄是社會所創造,也如同鏡子一樣反映出社會的狀態。
7. 犯罪者獲釋後不應因為做過牢而一輩子受折磨,否則等於否決了人性。
8. 總有人說Halden監獄像是五星級飯店,但不是很悲哀嗎?假如監獄比外界還好,那麼社會到底給了大眾什麼樣的生活環境?
9. 司法的對立並非犯罪或不公不義,而是故步自封。
Comments